> 「星途S01的销量,是对BYD在纯电领域发起挑战的最好回击,BYD一直以来有一颗国内新能源,甚至于全世界新能源龙头的野心,拦在他们前面的尉来与特斯拉就是最大的挑战或者说是威胁。」
「无论是从市场份额还是产品的定价权方面,BYD在20万元以下的新能源车型当中都有着绝对的优势,而在高端纯电领域,BYD凭藉着汉EV的爆发,也成功在尉来与特斯拉二分天下的基础上抢得一席之地。」
「一切,看起来似乎都朝着船夫哥计划当中的方向发展,BYD在纯电领域的市场份额正朝着二强发起冲击,但是星途S01给了他们致命一击。」
作为尉来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A级轿车,第一次冲击BYD地盘的尉来,一出手就打了对手一个措手不及,让BYD丧失了这一市场的定价权。
BYD秦DM系列的匆忙降价,以及船夫哥时不时激烈的言辞就是最好的证明。
「对于BYD而言,如果不能超越尉来,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里的龙头,他们会面临一系列结构性的危机,这并非危言耸听;当然,现在他们还有转型的机会。」
相对于真正消费市场,资本市场看待问题的方向又有所不同,或者说更加的实际一些。
巴菲特以及国内外的投资者,看好BYD的大部分原因是他们在新能源领域的长久布局,有着极高的技术积累以及先发优势,在电动化趋势的基础上,终将会有爆发的一天。
而到了爆发的那一天,也就是资本市场收获的日子。
然而,尉来的出现让一切变得不同,如果BYD不能加上销冠的光环,那麽他们的品牌溢价将有所下滑,高端化之路也将颇具波折。
或许有一天,BYD会沦为性价比工具车,如同燃油车时代的起亚以及现代一样,技术不差,但是品牌价值难以提升。
电动化趋势之下的车企,产业链更加的成熟,内卷也更加的严重,而卷到最后,无非是看品牌的溢价能力,就如同手机市场里,小米拼了命想要搞高端,提升品牌形象一样。
在资本市场上,BYD目前的市盈率保持在40倍左右,市场对于BYD的预期较高,而一旦沦为「普通车企」,那麽BYD的市盈率就必将会向广汽,上汽等传统车企靠拢,恢复到10到20倍左右的PE,融资能力下降。
在供应链优势方面,其能力也必将被削弱,成为像小米那样的依靠供应链而活着企业,利润率下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