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搞出来的技术大家共享,这样无论是从研发成本,弥补弱势以及供应链的完善来看,都是相对有利的。
船夫哥笑了笑道:「想法挺不错的,也是可行的,但是其他车企应该怎麽选择呢,还有谁来主导?」
合作,竞争,在合作当中竞争,在竞争当中合作,就是现在的商业模式,BYD并不反对尉来提出的技术联盟概念,但也正如船夫哥所说,应该由谁来主导?
无论是研发机构,还是企业,没有一个主心骨是肯定不行的,看看国民技术就知道了,若是有实控人,再怎麽也不至于混到目前这种面临退市以及被收购的地步。
「谁都不主导,可以参考地平线或者科大讯飞的模式,找一个有这方面创业意向的业内人士,我们各家提供资金以及初始技术,由创业团队来主导。」
通过业绩指标的方式,给予创业团队一定的目标制定,例如说多长时间研发出什麽样的结果,搞得好了给予股权激励,搞得不好那就做出相应的处罚。
就像是对赌一般,目前之于地平线的方式就是这种。
已经完成B3轮融资的地平线,拥有包括巨量引擎,上汽集团,红衫资本,英特尔以及SK海力士等等国内外的资本方,而资本方给予余恺团队无限信任的同时,也制定了发展规划。
余恺团队初始拿到的是5%的股份,每完成一项目标,他们整个团队就会获得一定比例的股权激励,这实际就像是一个画饼的过程,一项项完成资本方制定的目标,余恺及他的团队甚至可以在未来的某一天真正意义上的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也正是在这种激励之下,地平线这些年发展迅速。
年初,征程3发布,征程2也进入到量产阶段,这是国内首款车规级AI晶片,标志着地平线在智能驾驶晶片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突破,地平线在今年发生很大的变化,砍掉包括玩具机器人,智能家居等等非汽车业务,ALL IN自动驾驶,公司员工从之前的1200名下降至目前的750名。
征程2晶片是地平线目前的核心产品,基于地平线自主研发的BPU架构,具有高集成度,低功耗,高性能等特点,能够满足目前低端电动汽车市场的需求。
而在客户方面,地平线也拥有了包括尉来,上汽,长安,长城,红旗,奥迪,广汽,BYD等等一线厂商,可以说目前大部分国内主流车企都有了与地平线的合作意向。
值得一提的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