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还扩招了几轮,一代代培养出的理工科人才少说也有七八万了!
质量不敢说一定比英法德美的理工科大学生高,但人数肯定是足够多的。
徐建寅最后自豪地说:「船舶研究所估算,海龙号可以依靠1.2万匹马力,将航速推到最高16节!」
「16节......」罗耀国满意地点点头,「作为验证舰足够了!」
现在16节,将来三胀蒸汽机的动力还能增加,单台1.5万都有可能!3台三胀机就是4.5万..:::.让3万吨的大船跑到20节以上也有可能!
作为主力航,这个动力配置也足够了。
「防护水平如何?」
「回禀吴王,海龙号采用了核心装甲堡的设计!」徐建寅拆下舰装甲模块,动作乾脆利落。剖面展示出精妙的三层结构:外层八十毫米锻铁,中层一百二十毫米柚木,内层一百毫米渗碳钢。「总共有三百毫米等效防护!」他的声音提高了几分,「非核心区削减的装甲重量.::::.毕竟海龙号只是一艘1.2万吨的铁甲舰。」
「不错了!」罗耀国满意地笑了起来,「1.2万吨的验证舰可以做到这个程度就很不错了......不过大口径的管退技术,200毫米以上的自紧炮管,还有自动化的供弹系统都要加紧开发。另外,海龙号在长兴岛的江南造船厂分厂开工,摆在2
万吨的船坞里,周围遮挡得严实一点。可不能让外人瞧见!」
「海龙」号当然不是未来的主力,但是在海龙号的基础上开发的1.5万吨级丶
2万吨级丶2.5万吨级,甚至3万吨级战列舰,就是太平天国争霸海上的王牌。
所以「海龙」号的技术,属于「过于先进,不便展示」!
1871年深秋,黄浦江畔。
礼查饭店顶层套房的英式窗框后,两件灰布长衫凝固成模糊的影子。羊毛围巾紧紧缠住西乡从道的喉结,东乡平八郎的圆框眼镜蒙着白气儿,两人看起来活像是来上海求学的外乡学子。
「三百英尺了!」东乡调整着蔡司望远镜的焦距。镜筒里,对面浦东船台的钢铁巨兽已经渐渐成形了,五处炮座基环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西乡的镜片却始终盯着船台上的龙门吊一一门型的吊车起了一块巨大的弧形钢板,铆工悬在钢索上锤击,每声脆响都伴随着猩红的火花溅落。
「第五炮座在触部烟囱后面。」西乡的日语压得比江风还低,「普通的设计向来把烟囱放在线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