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正所谓:百工从事,皆有所法度。”
“就好比,渴了就要喝水,饿了就要吃饭,否则就会死。”
“这就是客观规律,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改变。”
“既然万事万物都有法,那么治国需要用什么样的法度?”
“这里他用了排除法。”
“墨子认为,父母之法、师徒之法、君臣之法,都不能做到完全的仁,所以不适合用来治国。”
“在排除了所有不可能之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只有天才具备完全的仁。”
“所以天才是治国之法的来源。”
朱标忍不住插话道:“墨家和道家的关系应该不太融洽吧。”
老子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你墨家说天具备完全的仁,那不是打脸吗。
马钰笑道:“是的,相当的不融洽。不过也还算可以吧,毕竟两家有个最大的共同点,都鄙视儒家。”
朱标心下不禁莞尔,不知不觉间,诸子思想的神性光辉,也在他内心渐渐的消失。
这不是说他不尊重诸子思想,只是他开始以一种更加理性的思维,去看待这一切。
而且现在的他,对有血有肉的诸子更加的感兴趣。
迫切的想要了解他们的经历和思想。
马钰接着说道:“墨子还论证了,为何天具备完全的仁。”
“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