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和重建,导致大明的国库花费巨大。而且朱标还有近百万的大军要养活,攻占下来的蒙古、台澎、西域、辽东等地,也得靠中原支援建设。所以财政,是大明永远绕不开的关键因素。当然了,对这些地方的支援就是一种投资,短时间内肯定是以支出为主,但是要将眼光放长远来看。
这些地域得到了经济支援和技术支持,生存环境可以改善,生产力大大提高。未来就可以孕育出更多的人口,带动地方发展建设。就拿蒙古来说吧,之前的经济主要就靠游牧,牛羊马匹的产出是最大收入,当地人的生活还经常停留在以物换物的基础上。但是得到支援建设过后,蒙古地区也开始有大规模的城池建设,人口逐渐密集,许多牧民也开始种植作物。就算大漠的环境不适宜种植,也难不倒大明的农业司。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农业司的人员终于研究出了耐寒耐旱,更抗风沙的作物。
于是许多牧民都开始种地,虽然产量还是没办法跟中原地区相比,但是对于当地人来说,这已经是额外的收入了。而且大漠中的瓜果也因为口感好,糖度高饱受欢迎。许多中原商人都愿意不远千里来到大漠收购贩卖。牧民们的收入得到提高,生活也越过越好。草原上的集市越多,人口也开始逐渐迁徙。许多草原上之前难得一见的东西,比如丝绸、瓷器、铁器。现在也逐渐进入普通牧民家里。要知道这些东西在以前,都是只能由草原上的王公大臣们享用。因为百姓们的生活越过越好,所以也越来越支持大明。他们都以大明子民自居,很少发生动乱。这也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而其他边疆的情况,也都相似。
至于中原地区的发展,朱标还是坚持以前的策略。鼓励农业,支持商业。大明的人口虽然更多了,但是却没有饥荒发生。各地区的农业发展都已经步入正轨,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而朱标在各地开办学校,则让大明百姓受教育的程度大幅度提高。许多一般家庭的孩子,也可以通过学习或者参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就算没有什么显著才能,成为一名老师,或者是商人也是不错的选择。而且只要勤劳耕作,农民也是不错的选择。
短短数年时间,大明便四海升平。国库中的存银比起之前又增加了不少,而且还不是以盘剥百姓为前提。大明现在的赋税,比起历朝历代都是前所未有的低,朱标还经常减免赋税,让百姓们纷纷感恩戴德,可以说,是朱标一手创立了一个盛世。
随着大明发展越来越好,也有外国人来此经商。朱标对他们的要求就严格得多了,不仅要缴纳的税款比国内商人要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