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上尊重我三舅的选择。他本来就在运输公司上班,这次平反后恢复了党籍。1961年就是副营级的军队干部,就到了明春县公路局当工会**,也是副局级,十六七年过去,都没有升级。
\n
为我三妗子的事,我三舅、三妗子专门回到鱼邑,鱼邑的付道德等,是我三舅的同学,也有战友,听到我三舅平反的消息都很高兴。我三妗子在鱼邑县城上了一年半的会计学校,这在当时算是高学历、专业人才了,她毕业后到谷亭银行上班,在谷亭银行上班时才随了军,按照当时的政策,随军也是算工龄的。付道德是新砦的老乡,帮着找到我三妗子在谷亭银行的档案,档案属实、完好,于是,我三妗子的身份、工龄也确认了,我三妗子就被安排在明春公路段当会计。但也没有干多长时间,有几个老乡在相关部门任职,就帮着办了离职手续,三妗子就不上班了,只在家领工资。这样,全家都是非农业,就从农村搬到了明春县城。
\n
又过了几年,我三妗子要退休了,按照政策,可以安排一个子女接班,我三舅没有犹豫,安排已经结婚,生了孩子的我凤瑶姐接班,进了明春公路段。
\n
这一次,对我凤娟表姐的打击最大。本来她热望着能接我三妗子的班,没想到还是我三舅做主,让我凤瑶姐接班。多年后,我娟姐回到人和村,抱着她大姑就哭,她这亲闺女都不如侄女,侄女接班进了好单位,而自己则进了食品公司,工资待遇要低很多。多年后退休,工资还是低很多。
\n
1979年,为了不把凤瑶姐一个人丢在明春,我三舅的一个决定,改变了许多东西。多年后,岁月轮转、命运转圜,才意识到我三舅的决定也许并不完美,但站在他的角度,他的身份,他的本色,他那军人的胸怀,又似乎没有什么可以说道的。
\n
到了我表姐家的孩子长大的时候,我三舅一家的选择,说明了一切。此时,不要说浙江,就是山东老家,也比明春富裕很多,生活水平也高了许多。
\n
我大表姐萍姐的儿子,在天津警官学院毕业后,就打定了主意,不愿意再回去,就留在天津,入职警界,在天津安了家。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