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反过来掉过去地看,有人在比来比去地溜达,有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问价,但我娘从不还价,从不多说话。也就是一斤一块零五分,或者一斤一块一角钱啥的,懒得费口舌。
\n
此时的我站在筐边,一手扯着筐上的绳子,在我娘和人谈好了称猪的时候,更是会当心,做好小猪的卫士。这都是我娘在路上安排好我的。
\n
称猪时,都是用的自家的杆秤,我娘的秤杆从来都是高高的,叫买家看清了,报出斤数,价钱是随行就市最高的那种,小猪的卖价就脱口而出了。
\n
我娘是门里出生的生意人,我姥姥家就是从老辈里做牲口生意的,祖传的卖羊肉卖羊汤混集头。虽然我娘识不了几个字,但对数字敏感,心算的本事无出其右,账算得又快又清,张口就来,直叫人目瞪口呆,怀疑她瞎蒙或信口开河。但自己掰着手指头翻来覆去算过后,又莫不叹服。
\n
谁叫我家的猪好呢,谁家也比不了我家的猪,因此,一个大集上还有几家卖猪的都干等着我家的小猪卖完,都眼巴巴地看着我家,我家也总没叫他们失望过。虽然每卖一个小猪都有点不舍,但第一家卖完的大多是我家。
\n
当然,也有钱少的买了别家的小猪,那就要比我家的小猪小很多,还脏兮兮、丑不拉几的,叫起来比杀了它还难听。
\n
此时,我大多会很鄙夷地斜眼看过去,心里头也会给人家找个理由,都是早早赶集,难不成人家还要拉回去。
\n
差上十元钱买头小猪,在那个时候都是大数,那个时候农民的日子过得还是紧巴巴的。
\n
最早卖完,空筐上车,娘俩要回家了。
\n
从家里到龙巩集有十里多的路程,再怎么慌慌,娘俩赶完集也要快晌午头了。
\n
家里还有等着的弟弟妹妹,因此我和老娘从没有在外大停过,老娘会在集上买点吃头,无外乎花生、糖块之类的,娘俩就要返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