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点鬼子,就归结到抗战剧里。
逻辑不对,杀鬼子,人设浮夸,杀鬼子,横店一年杀了7亿鬼子。
如今抗战剧和谍战剧基本可以混成一类剧,只要抗日立场不变就行。
倘若剧情及格这些都不是问题。但落到实际的故事,令人思之发笑。
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商业民族主义”被无限放大,理性与逻辑被抛诸脑后,谍战剧逐渐沦为赚钱的工具。
基于这样的市场,制片方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与众不同,超越他人。
编剧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只能违背历史事实,脱离实际,编造出一个个离谱的故事。
例如搞色诱,暗杀一套,以金钱方式获取情报。
宣传时,剧组美其名曰,这是谍战剧的突破。
事实上,这些情节明显违反了地下工作的基本原则。
如果这些尚且能接受,勉强符合现实,那么另一类则让人无话可说。
这类剧情往往挑战着观众的智商底线。
将主角的能力无限拔高,好似超人,而将反派的智商降低,使其白痴化。
比如主角身为潜伏人员,执行任务意外暴露,飞檐走壁都是小事,居然能用弓箭对抗鬼子的机枪。
动作那叫一个帅气,小宇宙爆发,原地蹿到七八米的高空,几十秒间把二三十个日本兵和日伪军全部射死。
亦或者主角屠夫出身,却身手矫健,从杀猪刀到石子、长绳,稀奇古怪的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