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姓淳朴,此心可悯。”慕容嫣放下酒杯,“但朕若轻易现身,恐坏了规矩,日后各地效仿,难以应对。”
林臻沉吟道:“若全然不见,又恐寒了百姓之心。不若……折中处置?”
慕容嫣明眸一闪,已有计较:“传令,朕不便出园相见。但可将这水榭四面竹帘卷起,朕便在此间饮宴读书,允百姓于园外指定区域远远观望。不得喧哗,不得逾越界限。”
这既全了百姓心愿,又保持了皇家距离与威严。
命令传下,园外百姓顿时欢声雷动,纷纷跪谢天恩,然后在侍卫引导下,井然有序地聚集在离水榭约百步之外、隔着一片宽阔草坪和水池的对岸。
竹帘缓缓卷起,揽月轩如同一个打开的华丽舞台。
慕容嫣依旧端坐席间,林臻坐于其侧。
那身明黄凤袍与两丈长的江山拖尾,在轩内明亮的光线下,毫无保留地呈现在百姓眼前。
远处的百姓们顿时发出了压抑着的、充满敬畏的惊叹声。
他们从未如此清晰地见过帝王衣冠,尤其是那幅铺陈在慕容嫣身后、华丽壮阔到极致的江山拖尾,在阳光下闪烁着神圣的光芒,深深震撼了每一个人。
许多老人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不住叩首。
慕容嫣并未刻意摆出威仪姿态,她只是继续与林臻轻声交谈,偶尔举杯,或是指着窗外的某处景致低语,神情平和,甚至带着一丝浅笑。
林臻则体贴地为她布菜斟酒,两人之间流转着自然而温馨的默契。
这幅帝后和谐、于华美水中享闲暇的画面,隔着山水林木,形成了一幅既庄严又亲和的奇异景象,深深地印入了所有观望百姓的心中。
那长长的拖尾,也不再是冰冷的权力象征,仿佛成了这美好画面的一部分,连接着轩内的帝后与轩外仰望的黎民。
这时,对岸百姓中,一个约莫五六岁、扎着红头绳的小女孩,似乎看得痴了,竟挣脱了母亲的手,摇摇晃晃地朝着水榭方向跑了几步,嘴里还咿咿呀呀地喊着什么,手里紧紧攥着一把刚采的野花。
侍卫顿时紧张,欲上前阻拦。
慕容嫣也看到了那小小的身影,她微微抬手制止了侍卫。
她看着那小女孩毫无畏惧、满是好奇与向往的纯净眼神,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
她对林臻低语一句,林臻点头,对麝月吩咐了一声。
麝月立刻快步走出水榭,来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