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三楼的大厅里,祝明月正站在画案前,看着那卷缓缓展开的《女史箴图》。
\n
画绢泛着温润的米黄色,像浸过百年的月光,带着时光沉淀的质感。若不是主人提前说明是摹本,她几乎要以为自己见到了真迹。
\n
她不善绘画亦不长于品鉴,于这两幅鼎鼎大名的古画,不过是字里行间的惊鸿一瞥,以及那些无法宣之于口的遗憾,无暇过多关注它的色彩、构图,以及复杂的背景故事。
\n
白秀然立在一旁,目光落在画绢上,轻声道:“你看这线条,细若春蚕吐丝,却偏有筋骨,哪怕是摹本,也得了原作七八分神韵。”
\n
她虽然好武不好文,但一些贵女的基础(装逼)知识,还是颇有涉猎的。
\n
冯媛挡熊那一段,熊罴的粗粝皮毛用浓墨皴擦,冯媛的衣袂却用浅绛勾勒,飘带似要从绢上飞出来,偏这动荡里藏着股临危不乱的韧劲儿。旁边侍立的宫女眉眼低垂,裙裙裾上的团花用石绿点染,虽历经岁月,那抹翠色仍透着鲜活。
\n
祝明月忽然觉得那些平面的人物活了过来,她曾在课本里见过无数次这幅画的印刷品,却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到线条里藏的情绪。
\n
白秀然再指着“班姬辞辇”一段,“你看班婕妤,虽屈膝却半点没有谄媚之态。”
\n
祝明月望着画中女子的眼神,忽然觉得她们像一群鲜活的灵魂,正从历史里走出来,用衣袖拂过千百年的尘埃。
\n
待画卷转到《洛神赋图》,满室的熏香仿佛都染上了洛水的清冽。
\n
白秀然叹道:“传闻顾恺之作画前,要先读百遍《洛神赋》。难怪笔下的洛神有这般神韵。”
\n
画中的曹植衣袂翻飞,腰间玉佩似有流光。远处的洛神踩着清波而来,青丝如瀑,裙摆用淡蓝晕染,像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