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扭头看向李承乾,眼中蕴含鼓励之色。
只见李承乾又侃侃而谈道:“战时内阁运行的机制,也很简单,六部各地的奏折,统一送到战时内阁的办公‘值房’,由内阁大臣在奏折上写出他们的处理意见,另外写成批条。再统一交给皇帝,由皇帝查看他们的批条,可,则加盖玉玺,发送六部及相关官员。不可,就由这些人再以,或者由皇帝亲自批阅。”
“可是太子殿下,这不就与三省的职责重复了吗?那三省以后做什么?”房玄龄有些不解地追问道。
李承乾笑了笑,旋即摇头道:“没有重复。三省依旧可以运转,只不过主要是处理例行公事。”
“而且,这只是战时才运转的一个机构,并不是常设机构,左仆射不用担心。”
“那你说的内阁大臣,从哪里选任?”李世民又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却听李承乾笑着解释道:“内阁大臣主要由皇帝任命,可以是弘文馆大学士,也可以是翰林,甚至是皇帝的亲信。这些内阁大臣没有品级,只有提议权,没有决策权。完全取决于皇帝。”
“甚至可以规定他们的任职期限,比如三年一任,或五年一任,到期直接分归六部,或者退休养老。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培养人才,或者利用人才。”
“比如那些通过科举进入翰林的士子,他们刚开始是没有治国经验的,但他们可以通过国家发生的大事,学习处理国家大事,等到他们以后主政的时候,会更加得心应手。”
“嗯,不错.”
李世民摸着胡须,低头在原地走来走去,不断思索着,沉吟道:“这确实是一项不错的制度,但三年一任,或五年一任太长了,既然是临时内阁,不如临时任命好点!”
“这”
李承乾闻言,不由迟疑了一下,心说李二的感知这么敏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