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生产,林玫四处游走,和港澳台以及内地的企业频繁地进行接洽与商谈。据情报显示,她希望从这些没被列入禁运名单地企业拿到所需的东西,而她开出的价格绝对可以让这些企业铤而走险,眼瞅着谁都有可能和海华私下来往。
事情发展到最后,这份禁运名单的企业名字越列越长,也真正意义上地成了对华禁运,禁运的项目也在日益增多。国内很多项目因此而停顿,科研也因没设备无疾而终,更有很多人因此损失了巨额的利益。
简单地说,海华把所有华人都拖下了水,这让很多人对海华恨得咬牙切齿,很大一部分媒体也尖锐地批评了海华的恶劣行径,还有评论称海华是阻碍民族发展和崛起的罪人。
海华集团自然不愿背这黑锅,林玫频频在媒体露面澄清事实。反驳那些批评的观点。
而海华的更多精力都放了在言论相对自由地香港媒体以及他们最熟悉的网络上,在这里,海华坚定地扛起了民族的大旗,打出自力更生的口号和他们口中的买办势力争锋相对。海华也没忘记宣传制造业的重要性,并结合过去几十年的经历。罗列出了详尽的数据。对此做了细致深入地分析,揭露西方先进工业打压后进地工业体系的事实。还隐晦地指出,这其中政府的作为也难辞其咎。炮制这类文章,不管是林玫还是芸儿,都是得心应手,一时间,各大论坛都转载并成为热点文章。
一时间,双方之间的口水仗打得不亦乐乎,这其实是两种思想的剧烈交锋“造船不如买船”地短视行为已经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印证,在忽悠中清醒过来地人们更多地选择了支持自力更生,依靠别人始终是个笑话,当然,这时候看笑话的却是西方人。
林玫打心底根本没把这些评论当一回事,首云昊更是乐于看到这种事情地发生,他笑着对林玫说“这些愚蠢的家伙!岂不知西方国家早就有这样的心思,我就是要把所有人都拖下水,我倒希望西方国家能坚持得越久越好,这样更能加深这些家伙的认知,让他们知道只有自力更生才是硬道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