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九十年代,由于个人性格,个人天赋和个人努力的完全不同,社会再次无可避免地出现了大分层。
\n
第一层就是各个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人。他们要么在象牙塔,要么在深墙大院,普通人根本就看不到。媒体人也算,他们只在电视里和报纸上。他们迎来了春天,很忙。
\n
一出现在人群之中,举手投足,就像鹤立鸡群,掩藏不住。他们的收入未必有多高,但是福利好,知识多,气质好,“腹有诗书气自华”。
\n
他们也基本上都是自我约束的道德楷模,向上生长。他们连瞟都不会去瞟一眼那些地摊货,地摊书和歪录像。他们的头脑,他们的精神世界,被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填得满满的。
\n
以前读古代经典,现在学贯中西,他们享受到了改革的最大的精神成果。路过那些地方,他们绝对不会停留半秒,更不会去好奇,想去知道。出格的比例极少极少,都成了新闻。
\n
新闻,本来就是极小极小概率的事件。
\n
第二层就是商人阶层。他们嗅觉灵敏,勤奋努力,抓住机遇,享受到了改革的最大的物质成果,财富暴增。而他们文化水平却非常有限,除了法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约束他们。
\n
他们的物质享受最好的,他们的精神享受最差的。正如冼锐所说:“现在的社会就这样,有钱就进卡拉ok,就去酒吧。你在一串红干了那么久,你又不是没有看到。”陷入其中而不自知。
\n
很多人甚至还洋洋得意,觉得自己终于扬眉吐气,终于跑羸了全国。终于摆脱了贫困,终于可以高人一等。
\n
第三层是工人阶层。他们已经在城市里生活多年,基本上分得清楚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
\n
只要钱足够,物质要好的,精神也要好的。他们会买国产名牌,也想买外国名牌,会买新华书店的正版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