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在胸前颤抖:“娘娘言重了。臣只是忧心社稷——”
\n
“忧心社稷?”萧清欢轻笑一声,指尖掠过案头堆积的奏折,“三日前,李大人之子、庐州知府李勉呈来的《治河策》,可是本宫帮着圈点了其中三处疏漏。若不是及时发回重拟,如今庐州百姓怕是要喂了洪水。”
\n
殿内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李准的脸色瞬间涨成猪肝色,他颤巍巍地抬头,望向皇帝:“陛下,这...这成何体统!后宫女子怎可染指军国大事?”
\n
皇帝抬手揉了揉眉心,语气里多了几分不耐:“萧娘娘不过是替朕分忧,何况她又没盖玉玺——李爱卿,你若真有闲心,不如多想想如何整顿漕运贪腐。退朝吧。”
\n
李准还要再说,却见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已经捧着拂尘走到殿口,拖长了声音唱喏:“退——朝——”
\n
午后的椒房殿弥漫着沉水香,萧清欢斜靠在九曲描金榻上,看着王承恩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呈上一个檀木匣子。
\n
“娘娘,这是从李府后厨小厮那里得来的。”王承恩的声音尖细而谄媚,“您瞧这账本,李勉在庐州任上,每月都往京中送二十两黄金,说是‘孝敬老父’。可据老奴所知,李大人的月俸不过八十两,这‘孝心’未免太重了些。”
\n
萧清欢拨弄着匣中泛黄的账本,目光落在“修缮城隍庙”的账目上,唇角扬起一抹冷冽的弧度:“二十两黄金修缮城隍庙?怕是拿去填了自己的腰包吧。李准口口声声清廉,却纵容儿子贪墨民脂民膏...”
\n
“娘娘明察秋毫。”王承恩叩首道,“若不是娘娘先前让老奴留意李府动向,这等蛀虫还不知要祸害多少百姓。”
\n
榻边的绿枝忽然开口:“可那李准在朝堂上素有声望,若贸然参他,怕是要惹来清流弹劾娘娘挟私报复。”
\n
萧清欢指尖轻轻敲了敲榻边的鎏金香炉,炉中青烟袅袅升起,在她眉眼间织出一层朦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