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先帝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n
“癸皇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n
两人跟随同学们,一起齐声朗读。
\n
尽管有人的发声有些异常,老先生当时也未指出,继续将这一大段念完为止。
\n
牧良为了听清老先生的发音节律,甚至运用了精神感应,确保听到的声音精准无误。
\n
再对照子书银月翻译出来的简体字义,心中顿时有了许多明悟。
\n
“音近义同,异曲同工,大道雷同。”
\n
跟读完这一篇章,牧良已经将字形、字音、字义基本理清。
\n
字形与华夏语言的小篆书,虽有较大出入,字音、字义却十分接近,很容易读懂、弄通、释义。
\n
至于《孝书》字文用语,所述之事,所言之德,所明之理,小道有别,大道相似,可以说是华夏古文《孝经》的姊妹篇。
\n
牧良曾经在网络上,搜索资料库时,接触过《孝经》,知晓这是华夏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归类儒家十三经之一。
\n
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n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
\n
十八章本一般称为今文本,《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称为古文本。
\n
两相对照之下,牧良再看前头同学跟读第二遍、第三遍时,那摇头晃脑的神态,那如同诵经般的韵律,仿佛置身于华夏古代的私塾之中,正在进行进京赶考的苦读事业,做着功名利禄、金榜题名的黄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