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在此期间,必然有很多的耕作技术和方法都得到了发展和进步,这其中与生活最密切相关的一点,就是粪肥。
六口井都顺利投入使用之后,杨凡马上就想起了自己曾经的雄心壮志。
他先是从庄户中,挑选了几个年轻力壮的汉子,用每天一斗米的低廉成本,成功的将这几个不情不愿的小伙子变得欢呼雀跃。
而后,杨凡再次花费一壶提纯酒的高价,忽悠的钱道人给他在太平庄中找了一个风水宝地。
不得不说,堪舆能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是没有道理的。
就钱道人找的这个好地方,按照现在的话来说,是下风口、河流下游,完美的避开了庄户们平时的活动范围。
因为这个地方,是杨凡的发酵池。
不要以为粪肥很简单,很多人肯定会以为,把人畜的屎尿收集起来往田里一丢就完事了。
这是完全错误的做法。
正确的做法是,先用稻麦的秸秆堆砌,再把人畜粪便浇进去,再进行密封发酵。
最少发酵十五天之后,再混入草木灰、腐殖土等,才算合用。
最开始时,被杨凡抽调的小伙子们干劲十足,每天一斗粮的高薪,在太平庄里可不常见。
可等他们挖好发酵池,开始堆粪的时候,每个小伙子的脸色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绿了。
不要以为农村人见惯了屎尿,就觉得堆肥没什么了不起。
不管什么东西,当数量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是会引起变化的——或许这也是量变引起质变
尤其是当天晚上,这些小伙子带着一身的味道回到家中,那就没有谁不是被家里轰出门外去的。
哪怕他们每个人手里都带着杨凡发下去的一斗粮食,也无一例外的被自己的家人嫌弃了。
其中有个叫王福堂的小伙子,本来已经要说亲了。
好巧不巧的媒婆当天晚上正在他家里,结果那花枝招展的媒婆是一路走一路吐的逃离王家的。
至于亲事,自然是黄了。
第二天一大早,杨凡还在要求庄户们打制粪桶还是开挖旱厕之间权衡。
一开门,抬头就看见六个幽怨地盯着他的小伙子。
最前面的就是哭丧着脸的王福堂,那控诉的眼神,看的杨凡心里发毛,让人不由自主的开始自我反省——自己这段时间到底做了什么天怒人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