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挂齿。他更希望见到的是人,活人,活着的欧洲传教士。只有见到这些人才能更清楚了解世界发展到了何种程度,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礼部一直有人上疏说西僧所学不符教化、妖言惑众,要陛下下旨驱离。这段时间他们离开鸿胪寺,搬到四夷馆内暂避风头了。”
说起利玛窦等人的行踪李之藻有些黯然,做为学者他很希望多与外界接触,但做为官员又没能力发出足够的声音,只能随波逐流。
“是这样啊……本宫倒是可以出手相帮,成败各占一半,员外郎可愿试试?”听说利玛窦等人处境艰难,洪涛非但没有丝毫焦虑,反而在心中暗暗偷笑。
机会啊,如果能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事后不说被感恩戴德,至少能增进不少信任度,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回报。
现在自己不缺钱也不缺点子,更不缺门路,唯独缺的就是人手。欧洲传教士在大明朝同样孤立无援,只要能满足他们的一部分小需求,有极大可能会成为靠谱的帮手。
“殿下尽管吩咐,臣愿助一臂之力!”李之藻应该没指望能从太子这里得到援助,或者说并不觉得太子有这个能力,但当太子主动提出帮忙之后依旧很是感激,起身就是一揖。
万历三十年秋,朝廷里又出了一件大事。不对,大事儿谈不上大,可效果很震撼。太子给皇帝上疏,奏本就在内阁,具体内容是要把《论语》翻译成欧罗巴语,让圣人教化真的可以传播四海。
如果这份奏本是别人写的肯定引不起这么大关注,但它出自太子之手,就不得不让令人感到意外了。
二十岁的太子,真正读书的时间不到一年,连开蒙都是宦官代替,四书五经还没读完全就夸下这么大海口,有点太急于表现了。
可是吧,三位内阁大学士里居然有两位加了票拟,就这么把奏本递了上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