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门口的马路,呈东西向延伸。
两人打算乘坐的方向刚好相反。
边关月面露疑惑,非常难得说了一段长话:「是在这里等公交吗?我从蓉城回来,每次都是先到市区,再坐大巴到县城东客站。」
陈贵良解释说:「学校位于县城的东北边,东客站在县城的东南边。如果走你说的那条道,我们需要在这里坐车,穿过整个县城再换乘大巴。到了市里,还要再穿过半个市区,才能抵达修电脑的地方。」
「哦。」边关月不再追问。
陈贵良说的都是真话,只不过没把真话说完。
边关月经常乘坐的路线,皆为城区马路和省道,行车速度肯定要快得多。
而陈贵良选择的路线,全程是崎岖不平的县道。
想快都快不起来!
两条路的距离差不多,但县道耗时是省道的三倍有馀,因为乡村客车还经常中途逗留。
稀里糊涂之下,边关月上了一辆乡村大巴。
这车的破旧程度,甚至让她暂时忘记悲伤……
车窗有一半是坏的,要麽不能正常开关,要麽整块玻璃失踪。还有许多玻璃碎了,被透明胶带粘起来。
座位是那种并排长椅,用铁管做成框架,再安装人造皮革的坐垫和靠背。
由于使用时间过长,皮革坐垫和靠背,全是大大小小的破洞。有些连里面的海绵都被扯出来,个别座位甚至只剩空空的铁架子。
也有车况更好的乡村大巴,但那种好车不跑全程,只愿跑乘客最多的路段。
「这车还能正常开吗?」边关月都看傻了。
陈贵良笑呵呵说:「这辆车的年龄,比你爸妈年轻不了几岁。要是退回到四五年前,车顶还架着一个巨大的天然气包呢。」
边关月问:「公交公司不报废?」
陈贵良指着司机和售票员:「已经报废了。但又低价卖给他们,专门在乡村沿线道路开。他们不属于公交公司,只是外包乡村路线的个体户。」
说话之间,女售票员已不耐烦:「去哪里?快点买票!」
陈贵良掏出11块钱:「两人,去火车站。」
下午时分,又是乡村路线,乘客少得可怜。
车上除了陈贵良和边关月,只有两个从县城回乡的农民。
陈贵良正准备寻个好座位,司机跟急着奔丧一样猛踩油门。
边关月背着书包,怀里抱着笔记本电脑,行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