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n
娃娃亲要追溯到余切的便宜大伯。
\n
\n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余大伯专业安排在蓉城,当时前途大好,虽然一把年纪了,说媒的却踏破了大门。
\n
\n
余大伯找好对象,感情稳定后,八字儿还没一撇的孩子也有了归宿,他和同事约定好,两个家庭生的孩子,如果是同性的,就做兄弟姐妹,如果不是,那就在孩子大了之后订婚。
\n
\n
遗憾的是,这位终于打进了城的便宜大伯没工夫享福,还没来得及结婚就见了马克思他老人家。
\n
\n
当时余切已经出生,这桩亲事就落到了余家唯一的男丁余切身上,十八年后,寄望于两个孩子延续上一代的情谊,再续前缘。
\n
\n
当然了,只是这么一说,那么多年的事情了,怎么能做得了数呢?
\n
\n
大帝都没了,大帝血脉当然也稀薄了。
\n
\n
余跃进评价道,“我是个教书的臭老九,早和人断了联系,不是你这次去了蓉城,我也要忘记这件事情。”
\n
\n
“但你既然去了,我就告诉你,你原先是有这个缘分的。”
\n
\n
余父表现的十分洒脱呀,实则不然。
\n
\n
原先当然是配不上,现在孩子考上了燕大,这年代的燕大意味着无限可能啊,哪里还有配不上的?
\n
\n
就算是没有缘分,那也是出了一口气,告诉人家,我不是攀不上才选择放弃,我是书中自有黄金屋,自有颜如玉。
\n
\n
然而,现在能得到的讯息是很少的。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