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实权,岂是他们这些终日与笔墨为伴的清贫翰林可比?
可如今,偏偏是这群手握重权的锦衣卫,要仰仗他们的智慧才能方可洗刷污名,这怎能不叫人扬眉吐气?
至于为何将海玥一人之功归于整个翰林院——这本就是官场常理。
正如在外,众人皆以“翰林”相称,谁又会在意你是编修还是庶吉士?翰林院从来就是一荣俱荣!
况且,他们也不会平白占了这份功劳,待那如椽大笔一挥,海玥的威名自当更上一层楼。
士林清誉,本就是这般铸就的。
待到那些锦绣文章传遍天下之时,海玥的威名自然会如日中天!
海玥自然不会拒绝这般扬名之机。
纵有经天纬地之志,亦需先立根基。
与众同僚言笑晏晏地聊完后,眼见这群人打了鸡血似的,去写文章,寄书信,才带着弟弟来到角落,满是感慨地道:“昔日琼山之时,谁又能想到,我们兄弟居然能齐入翰林院?”
海瑞闻言神色肃然,郑重拱手道:“若非兄长悉心教导,以弟昔日之愚钝,怕是连举子功名都难以企及!”
“你从不愚钝,切莫妄自菲薄!”
海玥笑着带过了话题,又正色道:“你该取表字了,堂堂翰林,难道旁人要称呼你十四郎?”
海瑞道:“待得娘亲入京,及冠上自会赐字,兄长不必担心……”
历史上海瑞的表字是汝贤,一个极为寻常的表字,望你成为贤德之人,以作道德劝勉,应该是琼山的先生所取。
而现在,海玥海瑞都是十九岁,尚未及冠的年龄,就金榜题名,那么别人不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