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但治国不在文章里,在具体的执政中。
文章只是文章,用来考试罢了,而他就要争一争一甲!
真以为殿上高座的天子,准备阅卷的满朝重臣,要看一位根本没有丝毫执政经验的读书人,在卷子里高谈阔论,指点江山?
那活该排到三甲后面去。
这边海玥胸有成竹,打好草稿,开始不紧不慢地誊抄。
相比起宋朝的殿试,可以提前交卷,甚至一开始出现了哪个学子最快交卷,证明才思敏捷,就被点为状元的情况,明朝殿试是不允许提前交卷的。
到了殿试结束的时辰,试卷才会统一回收、弥封,交由读卷官评阅。
在这样的制度下,海玥留了空余时间,应付突发状况,同时刻意不追求早早答完,以显得对待天子的题目态度不认真,可谓将细节做到了极致。
而在他之前的会元林春,答完的时间就要早得多,刚刚抬起头,就见一众重臣的视线交错过来,赶忙垂下脑袋去,又不好再写,颇有些如坐针毡的感觉。
待得海玥停笔,再过了一盏茶的时间,随着云板三响,收卷的时间到了。
少数没写完的贡士也被迫搁笔,哭丧着脸看着礼部官员依次收卷,将墨卷装入黄绫封套内。
其实他们不用担心,即便是没完全写好,只要答卷里面不要触犯忌讳,触怒天子,殿试是不会黜落人的,顶多是名次上不好罢了。
而答卷全部收上去后,众多殿试读卷官开始阅卷。
名义上天子是此次考试的主考官,但近三百份考卷,让他一份份看,显然不现实。
依旧是臣子批改,改完后将名列前茅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