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海玥和严世蕃分别找到了地方,发现号舍还算干净整洁,桌椅也都完好无损,不至于中途摇晃,影响了答卷。
顺天府毕竟是京畿重地,贡院作为全国最拔尖的考场,环境不是地方可比的,如此也就放心了,结伴朝外走去。
一路上,发现严世蕃阴沉着脸,海玥宽慰道:“东楼,科举应试首重文华,然心志尤为根本,切忌患得患失,神思不属啊!”
“我不是不知这个道理……”
严世蕃苦笑:“但谁能想到,这主考官还能临时更换的?”
他本来都打听清楚了,嘉靖七年,也就是上一届的顺天府乡试主考官,为当时的春坊右庶子韩邦奇。
韩邦奇是正德三年进士,撰有《洪范图解》《禹贡详略》等书,是明朝研究《尚书》颇具影响的学者,其当科的具体试题,就出自《尚书》。
而今科顺天府乡试主考官,为礼部郎中张璧,擅《周易》,那么自不必说,试题里《周易》的篇幅肯定大幅度增加。
严世蕃甚至连张璧的文集都弄到了手,不仅在国子监内苦心钻研,回到家还请教严嵩,严嵩百忙之间,也为儿子补习,希望其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然而万万没想到,张璧的老母亲去世,他回乡奔丧,顺天府乡试主考官换成了吏部郎中,翰林院编撰李默。
严世蕃听到这个消息后,人都傻了。
我研究了那么长时间考官的文集,你告诉我临时换人了?
看着他一副长吁短叹的模样,海玥暗暗摇头。
揣摩考官的喜好,避讳考官的厌恶,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但打铁还需自身硬,把通过的希望全部押在考官身上,未免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