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像吗?
“那我就放心了。”方从哲欣慰地笑了笑,转头看向袁可立。“礼卿,你是皇上钦点的监护使。你对自强和士弘拟出的出兵方略有什么想法吗?”
别看现在崔景荣和沈有容在兵部“述职”的时候,就把出兵朝鲜的方略定了个七七八八,但真到明军渡海到了朝鲜,还得袁可立话事,以他为主。
“我赞同这个三路进兵的布画,”袁可立微笑道:“就是不知道这三路各要用多少兵马,这些兵马又要从何处征调?”
“自强,”方从哲点点头,看向本兵崔景荣。“你觉得呢?”
“首辅,诸位,”崔景荣先拱了拱手,接着指着地图上的平壤说道:“今天下午,我与沈副将查考抗倭援朝之战。”崔景荣略一侧头看向李如柏,“也就是宁远伯提督朝鲜,李将军从旁协助的那一场,”李如松中伏战死之后,先帝万历破格赠了他宁远伯的爵位。所以宁远伯这个称号既可以指代李成梁,又可以指代李如松。
“彼时,为攻克二万五千倭兵驻守之平壤,宁远伯率南北兵共三万八千人,分四路攻平壤。一日克。照李将军的描述,鲜军远不及倭兵。虽不至轻视,亦无需过忧。况我天兵乃正义之师,再临鲜境,鲜军多半不会抵抗阻拦,即使真的需要围困强攻,也不必聚而歼之。因此愚以为,只需发兵一万,并带适量火炮,备攻一门即可。一门既克,平壤必下。”
说着,崔景荣又将手指移到了王京汉城的位置。“照李将军所言,汉城坚不及平壤,更易克之。不过,汉城到底是朝鲜王京。王室成员、文武官员及亲属家眷皆聚于此,需要更多的兵力维持治安,备防小人乘势生乱。假托天兵之名,坏我天朝名声。所以愚以为,应当适当增加兵力,用兵一万五千是为妥当。”
“至于义州。此处与我朝往来密切,从不对我朝设防,况镇江周边已有近二万人马,因此无需增派。只用调用镇江兵马接管城防应该就可以了。”崔景荣最后道。
“礼卿、士弘、子贞,你们怎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