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好。”徐光启接过公函,快速扫了一眼,紧接着就在后面盖了礼部的大印。既然早有先例,礼科也没表示异议,那么发给祠祭司让他们办了就是。
至于别样的情绪,徐光启是一点儿也没有的。商经颖在内廷的名声很响,但他在外廷的名声和影响力都很有限,徐光启几乎不认识他。而这是因为商经颖掌管的御马监虽然重要,也很被皇帝看重,但它不像司礼监和东、西两厂,需要不断地跟宫外的各色人等打交道。交道打得不多,就很难形成什么具体的印象。
相反的例子就是陈矩,陈太监能被内外铭记,并盖棺论定为“素清直”,就是因为他“以印带厂”,同时掌着司礼监和东厂,而且从不滥用这令人胆寒的职权,只守“祖宗法度,圣贤道理”,在两次妖书案中,陈矩不但从无株滥,而且多有保全,完全不同于历任手条子极硬的东厂太监。
“另一本呢?”徐光启合上那本公文,将之放到给祠祭司的框里。
“这一本和上一本有关.”
铛!
散衙的钟声远远传来,打断了李腾芳正说着的话。
钟声散去,李腾芳又接上了刚才的话。“.是皇上想要扩建陈矩、田义以及商经颖的墓地,将之建成墓园。专门用来安葬并祭祀忠君、勇义的先监贤珰。皇上要礼部拿个章程出来,您自己看看吧。”说着,李腾芳将摊开的公文放到了徐光启的面前。
“皇上的意思是,以后有贤珰殁了都由朝廷出钱安葬、祭祀,还要安排专人看守祭扫,延续香火?”徐光启低头一看,立刻明白过来,这后一条就是承继自前一条的。
“应该是这个意思。”李腾芳点了点头。
“这不是把特例变常例了吗?”徐光启本能地想要表示反对。特例一旦变成常例,就要有常备的预算。这笔钱谁出、从哪儿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