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他的眼神,解释道:“这是吏部拟定的廷推名单。”
“廷推,”毕自严小心翼翼地问道:“敢问首辅把下官改去了哪个衙门?”毕自严心下惴惴,京师诸司确实还有许多待补的官缺,但就算是廷推补任,也不需要征求官员本人的意见,更没听过首辅亲自上门的。
“天津,专督辽饷户部侍郎,衙门在北塘。也就是所谓的饷部衙门。”方从哲笑了笑。“也不知道你去过哪里没有。”
毕自严愣愣地摇了摇头,说道:“饷部不是李侍郎在管吗,他怎么了?”
方从哲缓缓收敛了笑容:“李长庚已经被革职了。就在今天下午。”
“为什么!?”毕自严惊呆了。
“少安毋躁,这不是一两句话说得完的。”方从哲打算从头说起。
“是。”毕自严拿起茶盏,颤巍巍地喝了一口润喉。尽管这时候他还不知道这当中的内情,但心里那根儿弦还是稍稍放松了些,至少方从哲这架势不像是要跟他打哑谜。
“金复海盖兵备副使张铨你知道吧?”方从哲受他影响,也喝了一口茶。
“您老是说山西张宇衡?”毕自严一下子就想起来了。
“你认识他?”方从哲反问道。
“是,”毕自严点点头。“下官在陕西任上时,曾与他共事过。”
“哦?竟然还有这段过往?”方从哲倒是有些意外。他虽是内阁首辅,但若是不去细查,也很难准确地了解某一个官员的仕宦经历。
“当时,”毕自严解释道:“下官以按察使兵备榆林,他以监察御史巡视陕西茶马。我们合作了有差不多半年。”两人的共事经历,说好听了是合作,但说得直白些,就是监察与被监察的关系。张铨的这个差事,类似于划定了特定职限的巡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