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还是皇上想不想保李铭诚。”朱纯臣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
“如果皇上还愿意保李铭诚,那么广宁的案子就是不重要的,外头的舆论更是一个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法子可太多了。比如,让锦衣卫去广宁逮人,再把法司排除在案子以外,最后把走私定成商队的独立行为,而武清侯府则从不知情。从重从快地找几个人判死刑,或者干脆在大狱里上刑上死。只要死无对证,这事情不就按下去了吗?”说到这儿,朱纯臣突然想到了邹元标和赵南星的案子。
“而且你别看骆思恭壮得像一头老水牛,但这头老水牛向来谨小慎微,或者说胆小如鼠。现在为了他那个儿子的前程,更是变成了一条可怜的应声虫,他绝不敢忤了皇上的意思。”朱纯臣毫不掩饰自己对骆思恭的鄙视。“为了给他的儿子铺路,田尔耕一反,骆思恭就跳着脚把海镇涛扶了起来。他只要顺着皇上的意思做事,田尔耕再怎么跳脚也打不倒他。你信不信,就算这时候骆思恭下去了,上来的也一定是海镇涛,而不是田尔耕。”
“反之,骆思恭要是敢在没有得到皇上授意的情况下,就上本弹劾李铭诚,那么上位的就会是田尔耕。借着锦衣卫内部裁撤引发的骚动,骆思恭一家能被踩到死!可是,皇上为什么不愿意再保李铭诚了呢?”
朱纯臣不等任何回答,便推理般地自说自话道:“如果锦衣卫是明天或者后天,才把案子捅出来。那我还会觉得是广宁的走私案引发了皇上的不满,进而派人授意骆思恭翻案,收回恩典。但都察院揭盖到现在,只过了一个上午。”说到激动处,朱纯臣甚至拍了桌子。“骆思恭这么迫不及待地把案子翻了,说明皇上早就吹了狗哨!广宁案子甚至有可能只是一个意外。骆思恭做的,只是把本就准备好的柴火添上去!”
“这个猜测,我有九成的把握。但稳妥起见,你还是想法子查一查,”朱纯臣对朱家琦说道:“看看骆思恭最近有没有收过宫里的条子。”朱家原来还有几条打探大内情报的暗线,但大内裁员换血,宫禁全面收紧之后,这几条线就全断了。
“回国公,”朱家琦说道:“小的已经派人去指挥使司打听消息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