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邓玉函、罗雅谷叩见徐部堂。”另外两名耶稣会士也学着汤若望的样子对徐光启行见面礼。
徐光启弓身迈出大轿,一边整理衣袍,一边对三名耶稣会士说:“都起来吧。”
“谢部堂。”三人再拜起身。
“东西都备齐了吗?”徐光启迈过门槛走进礼部大堂。
“都备齐了。”汤若望赶忙跟上。“法器昨天就已经送进宫了,法原初稿则在属下的怀里揣着。”所谓法器也就是测量天文之法的仪器,而法原则是有关天文历法的基础理论。
“昨天?”徐光启侧头看向汤若望。
“是的。”汤若望回答道:“昨日午休结束,宫里便派了一个史姓的公公来钦天监把法器都给收走了,说是要提前检查一下。”
“嗯。”徐光启点点头。
“徐部堂,咱们什么时候进宫觐见?”汤若望问道。
“你慌什么。皇上这会儿还在用早膳,用过早膳还要晨练,咱们再过一个时辰进宫待召也不迟。”虽然没有刻意传播,但皇帝的作息习惯还是通过各种渠道从内廷传到了外朝。
像徐光启这种时常进宫兼职教书先生的九卿官员,甚至不止一次目击皇帝带着一群宦官、侍卫绕着三大殿晨跑。偶尔,皇帝还会把两位皇子拉进晨跑的行列,兼职的教书先生若是足够年轻,或者看起来还没有老得迈不动腿儿,也有可能在行礼之后恩沐殊荣,应邀陪着皇帝陛下跑一程。
徐光启知道,有些喜好写杂谈文章的大臣甚至已经把这件事情当成逸闻写进了自己的文集。只待文集刊刻出版,泰昌皇帝喜好晨练的逸闻,就会传遍大江南北,变成全国臣民茶余饭后的谈资。乃至在后世衍生出一些桃色的宫廷故事。
“是。”汤若望赔笑点头。自教案落定的那天起,汤若望对徐光启的尊敬就变成敬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