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孙承宗一边措辞,一边缓缓地说道:“在中卫的一干罪员被锦衣卫捕拿进京之后不久.”
因为天津中卫的大案在那里摆着,所以当地绝大多数与一干罪官有所交通的地主老财都配合了官府丈田行动。
但绝大多数不等于全部,仍有试图反抗官府以维护自身私利的。在丈田行动全面铺开的早期阶段,便有自以为无涉案中的地主试图对抗巡抚衙门,其中最激进的一家,竟在负责丈田的衙役登门的时候,半软半硬、半请半赶的把衙役给撵走了。
不过孙承宗可不管你是来软还是来硬的,只要敢冒头,那就往死里按。衙役汇报此事的第二天,孙承宗就以巡抚衙门的名义签发宪牌,以贿赂中卫罪员的罪名,派遣一队标营兵把那家的当家和他的大儿子给抓了。第三天,那家的小儿子星夜来到巡抚衙门,表示愿意配合官府丈田。
但此时,孙承宗已经有了杀鸡儆猴的心。因此不但没有理他,还把他打了一顿。几天后,巡抚衙门搜集到的“确凿证据”表明,这家人可谓是罪行累累,不但无故凌虐家中仆役,视《大明律》为无物,还不止一次贿赂已革掌印指挥使沈采域。接着,那地主的直系血亲全部被抓,家中的仆役也被尽数遣散。
如果不出意外,在中卫的罪案被锦衣卫定下之后,这家人就彻底完了。虽然不至于杀头,但至少要陪一个徒刑乃至流放的罪。至于田产,那自然是全部没收,由暂时官府管理了。
事实证明,这种毫不新奇的手段非常有用。在这之后,整个中卫,就再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了,去丈田的衙役走到哪儿都是昂首挺胸,少不得还得收点儿好处。
————————
孙承宗说得很详细,但精于刑案的孙月融一听就知道,孙承宗必然是掐头去尾中间省略地丢掉了许多细节,很可能是用了阴沟里的手段。可他非但不追问纠正,反而道:“听说您老做事总喜欢给人留余地,怎么这回做得这么绝呢?”
“留什么余地?”孙月融的这个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