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气性和保水能力。
当然,烧荒引发的空气污染、动物死伤离散,以及几处印第安部落营地焚毁,等等,都是“小问题”。
在发展的前提下,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牺牲的。
有鉴于林区仍有零星的火头,而且燃烧过的土壤温度较高,始兴堡并未安排人员立即开始平整收拾规划中的田地,而是集中了大部分人力,对此前的小砖窑进行了一番扩建。
初时,一切从简,这座小土窑不过是个过度应急产物,每次仅烧砖一千多块,产量低得发指。
考虑到未来一段时间,始兴堡将迎来一波大规模的基建活动,为了确保能拥有足够的建筑材料,对小土窑的扩建就势在必行。
诚然,以目前的生产条件和掌握的技术,建一座能产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砖块的大型自动化窑炉自是不可能。
但能建座一次性烧制八千到一万块砖的小型轮窑,那还是有一定的“技术储备”。
无非就是将小土窑的几道烧制工序拆开,分建几个炉窑,几个在焙烧,几个在预热,几个在冷却,最后几个慢慢出砖,形成流水线模式。
只要人力充沛,就可以做到源源不断地生产,砖块的产量将会提升十数倍不止。
至于以后要不要再建一座水泥窑,穿越众尚在考虑——其实准确地说,应该是众人拿不准水泥的制造工艺,尽管大家都知道,水泥的原材料不过是石灰石和粘土,经破碎、配料、磨细制成生料,然后喂入水泥窑中煅烧成熟料,再将熟料加适量石膏磨细而成,但是原料如何配比,如何煅烧,以及如何破碎和磨细,却是难倒了所有人。
平日里,谁闲着没事去记录水泥的生产工艺和原料配比数据?
况且,就凭始兴堡现有的条件和工具,就算获得了准确的工艺流程,但也没法正常生产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