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就喜欢大的
光和六年(183年),在大汉粮食最短缺的时候,刘备再度当官了。
去年五月底,刘备便提醒了邹靖放弃出塞反打鲜卑的事儿,不要招募乌桓突骑,回缩防御,尽量省粮。
那时是刘备刚刚解决郡内流寇的时候,也就是邹靖丶牵招丶刘虞等人刚开始与各部乌桓人交涉的时候。
幸好刘备提醒得早,也幸好邹靖愿意听。
要不然若是真的大招乌桓,却拿不出粮食给乌桓人,是真会出大麻烦的。
整个大汉都缺粮,既然不能反打鲜卑,邹靖便与刘虞以及各部胡骑督商议,暂时收缩防线,严密把守各处要道。
也是大汉运气不错,在最缺粮的时候,鲜卑发生了彻底的分裂。
这确实是在比烂·
檀石槐诸子争权,其次子和连最终继任了首领,
但和连的能力远远不如檀石槐,好色贪财还不能服众,去年入寇北地时被射死了一死的时候箭是插在背上的。
随着和连的死,檀石槐建立的庞大鲜卑部族分裂成了好几支,各自不服,对大汉的威胁已经小得多了。
但分裂后的鲜卑依然在寇边,而且刚分裂这年抢得比往年更凶,大概是因为他们都想成为下一个檀石槐。
为了保障边防,刘备往蓟县送了两万斛粮食过去,以便邹靖有足够的粮食养兵,也让刘虞能稳住边军。
异族入侵不是一人一家之事,刘备是要尽些心力的,这也是为了自身安危。
而且,要广结善缘,才能有朋友给自己帮场子。
若是可以,刘备甚至还想多出点粮,以便早日解决鲜卑祸患,但是眼下只能挤出这麽多,西河亭还有那麽多人要生活。
这两万斛粮对军队而言不算太多,但在此时显得弥足珍贵。
边军并不是完全没粮,只是有缺口,刘备运粮到蓟县路程很短,运输耗费不大,刚好补上了广阳一带各路守军的粮食缺额。
只要不出击,行军少,粮食耗费就不大,勉强撑得过去。
而这宝贵的粮食,也使得刘备在幽州有了慷慨仁义的名声。
随后,在邹靖丶刘虞丶温恕丶刘卫等人同时保举之下,刘备在光和六年(183)三月,孝期刚过时,便再度得了官。
刘备在大汉最缺粮的时候,为了保障边防贡献了两万斛粮,这是大功,这次的保举可一点水分都没有。
而这次,朝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