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祭祀仪轨
殿内死寂更甚,烛火摇曳的光影在墙壁上跳动,映出一片压抑的暗色。
韩王安的脸色隐隐泛白,指尖在案几上划出细微的刺耳声响,似在压抑心中翻涌的复杂情绪。
满殿宾客屏息凝神,目光如刀,聚焦在秦时墨钰身上。
可秦时墨钰仿佛视而不见,自顾自道:
“宣惠王时,韩地尚有余粮,可供十万甲士出征数年之需;桓惠王末,上党尽失,十三城尽入秦手,沃土沦丧,粮仓空虚。民无余粮,国无积蓄,赋税却年年加重,农夫弃田,工匠离肆,商贾裹足,市肆萧条。”
“天时尽失,地利无存,百姓疲惫.”秦时墨钰面无表情,顿了顿,继续说道:“试问,民不聊生,何来兵强马壮?经济不兴,何以抵御列国虎视?”
谋士之道是这样子的,不把局势说得危如累卵,给你一种‘不听我的你马上就得暴毙’的紧迫感,如何凸显自己的价值?又咋得到重用?
《孙子兵法·九变》:‘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秦时墨钰越是去实践,就越是觉得孙武子是真的牛逼,孙子兵法这书当真堪称兵家总纲,字字珠玑。
当然,敢这么玩的,最好事先准备好上中下三策,否则容易跟祢衡这种喷子一样被活剐了。
韩王安终于按捺不住,低沉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与颤抖:“统领对我韩国的困境如此了解,想必心中已有定论?”
他手指微颤,显然被这番剖析震得心绪难平,当然也可能是在压抑自己叫禁军的念头。
“非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