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理论上应由他率先开口。
殿内不少目光都落在他的黑布衣上,包括高坐王座的韩王安,眼神中透着几分期待与审视。
可他却稳如泰山地坐在席间,目光低垂,既不看歌舞,也不碰酒盏,若非他筷子时不时动一动,怕是要让人怀疑他是否睡着了。
韩王安端坐主位,目光几次扫过他,眉头微皱,似有几分期待又有些不解。殿内重臣与百家学子也在暗中观察,窃窃私语渐起:
“这韩墨统领,莫不是怯场了?”
“舌战群雄时那般威风,怎么此刻哑了火?”
秦时墨钰充耳不闻,淡定地嚼着凉菜,眼皮都没抬一下。
终于,一个座次排在他之后的名家学子按捺不住,从坐席中站了出来。此人一袭青袍,腰佩玉佩,步伐略显急促,他清了清嗓子,正要开口。
秦时墨钰却连看都没看他一眼,只是夹起一块腌渍的青笋,送入口中,咀嚼的动作依旧不紧不慢。
红还需绿叶衬。
韩国如今疲弱不堪,内有姬无夜弄权,外有强秦虎视,真正的大才谁会来这泥潭趟水?
除了土生土长的韩非、张良,以及他这种别有用心的,其余不过是些二三流的学子,想借机混个功名罢了。
历史与原著皆佐证了他的判断,韩国这块破地,根本留不住真龙猛虎。
他故意按兵不动,就是要让韩王安先尝尝失望的滋味!
若不让这些跳梁小丑先蹦跶几下,衬托出他们的平庸与无能,又怎能凸显他这位‘真龙’的珍贵?
那名家学子高声开言,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名实之辩’,试图以逻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