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言归正传,像刚才那样的小说,米哈伊尔自然是不可能让其通过的,甚至说都不需要拿去让别林斯基他们再审阅一遍,真要拿过去了估计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要拿这个来取笑米哈伊尔,一个不小心,到了后世也要被人拿来玩梗。
我米哈伊尔真的是一个体面人。
除却这些事情以外,以前米哈伊尔上大学时留下的人际关系倒是也让米哈伊尔感到有点头疼,总得来说还可以,毕竟之前的他性格确实孤僻,大多数时候只愿意自己思考各种乱七八糟的问题。
关系最好的,无非也就是德米特里了,而正因如此,他确实跟着德米特里参加过几次聚会,恰巧,他参加的这几次聚会似乎正是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前身。
事到如今,米哈伊尔也算是已经对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
严格意义上来说,彼得拉舍夫斯基还是米哈伊尔的学长,他此前也曾在圣彼得堡帝国大学攻读法律系,如今是一位九等文官。早在中学时期,他就赢得了叛逆和蔑视权威的名声,
而他的小组的活动,起初只局限于组织集体图书馆,通过彼得堡书商卢利订购禁书,即关于sh主义的读物。后来图书馆逐渐成了“彼得拉舍夫斯基与来访者聚会的掩护所’。
每逢星期五聚会,开始来的人不多,聚会带有学术性质。来找彼得拉舍夫斯基交谈新书的人,有他的朋友,有文职人员和军人,有青年军官和士官生,有教师和大学生。
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小组其实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存在感,直到欧洲革命一声炮响,它才脱颖而出,随之而来的便是沙皇的重拳。
所以在这个时间点去的话,其实也就是能更细致地了解一番圣西门和傅里叶的理论。
米哈伊尔对这两人的学说还是有点兴趣的,毕竟之前一直都没有深入了解过,但在现在以及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