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是因为一场误会,跟最好的朋友决斗,并将对方杀死。一个很不错的女孩子向他表达了爱慕之情,他因为对现实不满,连带对婚姻家庭也不看好,于是拒绝了对方。但是多年以后,他再遇上这个女孩时,对方已经成了别人的老婆,奥涅金又改变了主意,开始写情书追求对方,故事的最终,这位姑娘拒绝了奥涅金。
由于社会环境和自身的阶级印记,想的永远比做得多,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做任何事都有点不合时宜,对社会毫无贡献,自己还活得痛苦万状。其实每当面临社会的转型和变革,都会有这样的人物出现。
等到了几十年后,郁达夫便据此创造了“零余者”这一文学形象。
而普希金是“多余人”系列的开山鼻祖,那么莱蒙托夫作为普希金的崇拜者,不仅在决斗这一块s牢大,文学这一块当然也没拉下,不过他终究是一位拥有极高天赋的作家,在上面所说的“多余人”的基础上,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则是一位更加深入的人物。
除了有着多余人的底色以外,他相较奥涅金是一个更加冷酷自私的利己主义者,他一边鄙夷世人,却一边尽可能的加害世人,犯下了诸多恶行。
通俗简单一点讲,这是一个文学化了的复杂的中二病人物,那么中二病一般是什么表现?自我意识旺盛,又觉得不被理解、自觉不幸的人,毕巧林大致上就是如此。不过他非常喜欢剖析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但剖析来剖析去,得出的往往都是非常自我的答案。
某种意义上,莱蒙托夫在写《当代英雄》的时候是在写自传,而且是装逼版的自传,或者说他在写自己想成为的一种人物,正如中二病亦或者青春期少年大都幻想过自己成为什么很吊的人物,冷酷无情,杀伐果断,一往无前,自始至终都不曾怀疑自己。
按这个路数来讲,后世的有些网文就是这个路子,乃至于有的极端人物,被一些读者捧上了神坛,但真要说起来的话,文学里面就已经有了这样的人物,而且呈现的更加复杂,毕巧林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