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这短短的几句话里包含了太多值得思考的东西,以至于当时许多人都围绕着这些话谈论了起来,而等一家很有名气的报纸将这句话传播出去后,知道的人顿时就更多了。
或许对一些人毫无作用,但或许真的能打动到某些人乃至让他们开始做些什么,谁知道呢?
这或许就是文学和思想的力量,看似没有太大的威胁,但随着时间的发酵以及社会的进步,终将会迸发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力量,一如法国大革命的发生,若非有这么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在,俄国现在也未必会有如此严苛的审查制度。
不管怎么说,米哈伊尔依旧继续自己的做法,而帕纳耶娃也乐意为这种事情效劳,打听了好一阵子的消息,又支出了一笔数额颇大的钱,这才堪堪从一些残酷的地主那里买到几位农奴。
从这些人手里购买到农奴可并不容易,他们有些人恨不得从人身上榨干最后一丝价值才愿意放手,而也正是像这样的地主,非常容易导致底下的农奴暴动,进而可能在某一天将他们活活打死。
但当问题真正爆发之际,这些人往往是满不在乎。
而这么做了以后如何安置这些人便又是一个问题,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带出又一个问题,好在是米哈伊尔也做了一定的准备,例如帮忙找一些工作等措施。
在如今的圣彼得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劳动力其实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匮乏的,但庞大的贵族阶级和地主们还是将众多农奴都牢牢拴在了土地上,沙皇为了国内的稳定,自然也不愿意轻易改变现状。
唯有当问题都爆发出来后,这些人才愿意去行动起来。
这么一通安置后,基本上所有人都有了着落,而去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