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一世反而还显得有点像是个自由派。
自从工业革命之后,印刷业的发展就使得知识和信息可以像其它工业品一样批量生产,而这一时期的俄国,大大小小的出版社和杂志每一天都在出现,也有相当多的出版社和杂志将会在明天倒闭。
以至于想确切统计这一时期俄国杂志的种类,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些杂志也称得上是风格各异,有的键政有的不键政,有的主打爱国有的跪舔西方正宗老巴黎老伦敦,有的幽默有的介绍自然科学,有的专聊八卦有的主攻文学
当然,看似什么都可以聊,但有些东西你真聊一个试试
而米哈伊尔在买这些杂志的过程中,确实不止一次听到那些衣着得体的年轻人在谈论自己:
“你最近有看过《万卡》和《苦恼》这两篇文章吗?我身边的人似乎都在谈论它们。”
“看过了,真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我从未想过我们俄国的文学竟然还能从这种角度出发。”
“我看过之后感觉自己真的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也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写上一篇这样的文章了,你们说我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就从圣彼得堡的乞丐们开始怎么样?我想找个时间跟他们好好谈一谈。”
“米哈伊尔,米哈伊尔,真想见见这位杰出的文学界的新人长什么样子!怎么一出手就能有这么高的水平?果戈理刚出现时都未必有他惊艳。”
“想必是一位出身优渥,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以无限的同情关注着俄国人民的令人尊敬的先生!”
前面的话听着尚且不错,最后一句话就纯纯是在诽谤,如今的米哈伊尔祖上那都是纯种的老农,专门给地主老爷们种地来着,到了米哈伊尔这一代才算是扬眉吐气,成功由老农练习生进化为牛马练习生,就这还得是吃了时代的红利。
原身的情况稍微好过一点,但也没好到哪里去,硬靠天赋杀出来的。
毫无疑问,凭借着这两篇小说,米哈伊尔如今也算是在圣彼得堡的文化圈里打出了相当高的知名度,但要说轰动整个圣彼得堡乃至整个俄国,无疑还得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耕耘。
无论哪个时代,想靠文学发家都得经过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好在是真起来了那面子也确实就大了。
连沙皇都只能迫于舆论暗戳戳搞你的那种。
而在看杂志的过程中,米哈伊尔当然也看到了批判自己这两篇小说的文章。
在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