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过奖了。”
不等米哈伊尔再谦虚两句,对方就接着说道:
“我已经迫不及待要为你写评论了!我有太多想说的东西了!《苦恼》很好,《万卡》更是直戳我的心窝,没有人会不为他而落泪的,尽管如今俄国的现实还要比小说更为沉重。”
显而易见,这位杰出的评论家丝毫没有什么文坛领袖的架子,拉住米哈伊尔就说个不停,过了许久后三人才正式坐下,而坐下之后,再次表露了对于米哈伊尔的赞赏以及对他未来的期许之后,别林斯基便说起了这两篇稿子的安排:
“下个月,就在下个月怎么样?我会尽我的全力将我的评论写出来,然后一起放在《祖国纪事》上。
现在的报刊审查制度很严,但是你这两篇作品应该没有问题,只要不涉及沙皇、大臣和那些贵族老爷们,俄国的人民怎么样,呵!他们可没空管这个。”
“十分期待你的评论,我之前常常在杂志上读到你的文章,再没有比它们更好的评论了。”
这倒也算不上什么客套话,从脑中的那些记忆里来看,米哈伊尔是没少看这种东西的,看到动情处还会跟身旁的同伴激情讨论,有一次因为说得太过忘我,险些直接被带到警局挨上一顿土豆一样大的拳头。
“但是亲爱的米哈伊尔,有件事我必须得告诉你。”热情过后,显示出了一种宽厚的别林斯基说道:“你写的东西很有可能是会被保守派给攻击的,就像果戈理那样,仅仅是因为写出了社会现实,就一直饱受攻击和诋毁。
我自始至终都在为他极力辩护,但他依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且时常感到困惑。”
关于果戈理何许人也,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和陀斯绥耶夫斯基都曾经说过:“我们都是从果戈理的《外套》走出来的。”
毫无疑问,果戈理继承了发自普希金的现实主义传统,并将其继续发扬,深深地影响了俄国作家的同时,也对一个世纪后的另一位大文豪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至于说这位大文豪是谁,就这么说吧,果戈理有一篇小说的名字就叫做《狂人日记》。
而如今的果戈理,可谓是在俄国文学界如日中天,他在去年才刚刚出版了自己的巨著《死魂灵》,直接震撼了整个俄罗斯。
但与此同时,铺天盖地的争论、非议朝他袭来,果戈理在这种压力下精神状态可谓堪忧。
之所以会这样,自然还是果戈理在《死魂灵》中深刻讽刺了俄国的农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