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粮食棉花收不少,
\n
3、“开门办学”去支农,
\n
4、饭管饱!
\n
......
\n
演员每说一句台词,自击锣、板鼓、镲钹、碰铃等打击乐器以加强气氛,四人不断变换队形。反复循环至演出结束。这种艺术形式通俗简便、滑稽风趣。在当时的业余文艺活动中颇为流行。
\n
蒋梦言写这种小作文手拿把掐。他创作的“三句半”语言朴实、风趣幽默,能在段子中表扬好人好事,鞭挞坏人坏事、宣传政策方向,是城小文宣队最优秀的“段子手”。
\n
来文艺宣传队后,他的日常生活出现了些新的变化。
\n
以前他在校的时间少,被抽调出去画画的日子多。所以,同班同学认识不了几个人。最近一段时间他基本不出校门,每天都跟随文宣队,与同学们在一起演练节目。这样,他就慢慢跟文宣队的这批同学熟络起来。
\n
会唱歌的费钦和会弹杨琴的杨少华就和他处成了朋友。
\n
杨少华长像英俊高挑,站在同学群里如鹤立鸡群,因此得了个“羊长子”的雅号。他方脸剑眉,像极了***《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扮演者。他家庭条件优沃,父亲是县文办主任。“文办”是“文化、教育、卫生办公室”的简称,是全县文化、教育、卫生三大系统的上级领导。在**时期,这是一个最有权势的政府部门。蒋梦言所在的城关小学,当然也在文办的领导之下。所以,杨少华在学校里很受重视。
\n
“费猴子”费钦,嗓音极好。他几乎能把所有***中男性主角的唱段模仿的有模有样。遗憾的是他长了张“尖嘴猴腮”脸,不适合演英雄人物。胡主任选他入队,是为反派准备的演员。比如《红灯记》里的王连举,《沙家浜》里的刁德一,《智取威虎山》里的匪徒金刚等。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