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东面空地的山墙。
\n
这块土坯磊造的山墙因为常年承受风雨侵蚀,墙土早就开始了斑脱。为了保护老屋这道最重要的承重墙不受损坍塌,蒋和顺带着两个儿子,给这道山墙加装了一层挡风遮雨的“蓑衣”----用干茅草套叠编织的,类似蓑衣一般的,能承接上方雨水,并导流雨水流向地面的墙衣。
\n
于是,这件墙衣就成了麻雀们筑巢安家的天选之地!在蒋梦言的记忆里,不管什么季节,“叽叽喳喳”的吵闹声不绝于耳。它们呼啸而来,驭风而去;呼朋唤友,生儿育女......忙的不亦乐乎!
\n
在麻雀太多、太吵闹时,二哥蒋林丰就会出手镇压。他搬来梯子,对较高处的、梦言们够不着的麻雀窝进行“扫荡”。一次就能掏出了百十枚指头大小,带着斑点的鸟蛋。装在簸箩里如小山一般。
\n
每到春节前后,在坛子口滴水成冰的时段,“茅墙”上会挂满冰凌,梦言们称之为“冰凌钩子”。他们就会用一根短棍,把那一支一支的“凌钩子”敲打下来。“凌钩子”每次的摔落,都会在与冻土的碰撞中发出清脆的断裂声时。他们爱听这种声音。他们在这好听的声音中欢呼雀跃,欢乐的情绪会把小脸染的通红。
\n
“内墙”则是蒋家的“报纸阅览室”和“时政图书馆”。它给了蒋梦言最早的启蒙教育。
\n
泥土墙的好处是冬暖夏凉。坏处是掉粉、斑脱、开裂、生虫。
\n
为了解决老墙的问题,老二蒋林丰从废品收购站买来旧报纸,用米汤将报纸裱糊在泥墙上。于是“掉粉生虫”的泥土墙就变成了图文并茂的报纸墙。既隔离了土面,又加强了土墙的结构强度,还把室内墙面变成了展示时政新闻的“报纸阅览室”和“时政图书馆”。
\n
五六岁的蒋梦言在“报纸阅览室”里见识到了好多好多的新鲜事物。他认识了新中国的**和总理;他学会了几百个汉字;他知道了当时处在“无产阶级*****”的时代;知道了青年学生带上红袖标就是“红卫兵”,就可以押着一些原先威风凛凛的干部戴着纸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