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放下课本时的不甘。
\n
这种不甘被岁月腌制成了酸意,便借着“看不起”的名义泼向他人,更隐秘的是那些未曾被言说的创伤。
\n
有人因童年时被重男轻女的父母忽视,成年后看见优秀的女性就忍不住挑剔。
\n
有人因曾被信任的人背叛,便用“谁都靠不住”的偏见包裹自己,连带着轻视那些真诚待人的人。
\n
他们是被生错了孩子,是被生活的钝刀刻错了模样,又把这错位的刻痕当成了丈量世界的尺子。
\n
可看清这病灶,不是为了替轻视者辩解,而是为了让自己从那面歪镜里走出来。
\n
就像溪水不会因卵石的嘲讽而停止流动,野菊不会因杂草的轻视而放弃开花——你的价值从不是他人的评价能定义的。
\n
那些带着偏见的目光,不过是他人内心的投影。
\n
他若困在狭隘里,看见的便只有短浅。
\n
他若浸在嫉妒里,看见的便只有阴暗。
\n
他若守着残缺里,看见的便只有破碎。
\n
这些都与你无关。
\n
你不必拿他人的病灶惩罚自己。
\n
更不必在歪镜前扭曲自己的形状。
\n
说到底,人间最清醒的活法,是分清“谁的问题该谁扛”。
\n
别人看不起你,若真是你有可改进之处,便坦然修正。
\n
若那轻视本就带着他人的病灶,便转身离开。
\n
不必与困在偏见里的人争辩,就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