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中已经显露不满。
在座唯独诺颜台吉默默无语,心中思绪却如翻江倒海一般。
原先阿勒淌将互市数额大幅提高,必将造成两邦和议无法落地,这几乎是显而易见的结果。
当初阿勒淌还曾放言,使团既已抵达神京,只要取得理想互市数额,无须顾忌和议时间长短。
当时诺颜台吉便心生疑虑,隐约觉得土蛮部似乎借和议之事,故意虚耗拖延时间。
这般行事出于何种目的,诺颜台吉私下反覆推敲,始终不得要领。
眼下土蛮部骤然转变诉求,不仅接受极低的互市数额,还急于签订和议文书,使团人员尽快北归。
前后行事如此悬殊,让诺颜台吉愈发生疑,他已断定事情缘由,必定来自凌晨抵达馆驿的信使。
至于信使带来何等消息,阿勒淌不管出于何种考虑,都不能轻易公之于众。
但是只要大周和蒙古签订和议,迫在眉睫的边关战事,只是可以得到暂时缓冲。
这对于不想卷入战事,正暗中与大周互通款曲的鄂尔多斯部,无疑是桩好消息,诺颜台吉没有拒绝的理由。
……
盖迩泰虽对阿勒淌反覆无常,有所怨言,但也找不到反对理由。
周人寸步不让,和议态度明显,即便再拖延下去,依旧徒劳无功。
阿勒淌见诺颜台吉和盖迩泰,都无异议,想来即便心中不满,对尽快和议之事,也都抱着默认态度。
说道:「既然各位都无异议,今早两邦合同,我们就和大周开宗明义,拟定和议初昭,尽快呈报周天子。
和议诏书签署,双方互市诸般细节,最近两日跟进督办,尽快落定事情。
我们城外大营人马,包括入城八百之众,可以分批携带辎重,这几日陆续离开神京。
否则待和议诏书签署,二千人马聚队离开,道路拥堵,反而拖慢北归时间……」
诺颜台吉听了这番话,心中愈发有些古怪,和议签署,人马撤离,竟然操办如此急切?
而且他还有最焦急之事,三日之内,父汗的回音能否送到。
如今依旧杳无音信,鄂尔多斯部与大周无法继续商谈,双方绥靖互贸之事。
如果真出现这种状况,自己有何理由继续滞留神京……
……
鸿胪寺会同馆,两邦和议大堂。
原本辰时过半,两邦和议官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