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的非一线城市市场份额,构建起属于自身品牌的价格优势城墙,在广大消费者心中形成『日常刚需茶饮』的固有观念。加上垂直供应链严格控制成本,以及病毒裂变式的门店扩张,做到了唯一一家营收超过200亿的茶饮品牌,目前已经走向海外市场,据说已经计划明年上市。」
「诚然当前生鲜市场竞争激烈,但我们不需要说做到行业第一,我们只需要做得比绝大部分同行好就行。不管什麽行业,都是靠同行对比,只要做得比绝大部分同行好,我们就不会缺客户!」
陈景乐并非瞎扯。
无论是以他的创业经验,还是说从一个消费者角度来看,都确实如此。
做生意不需要做到最好,只需要比大部分同行做得好就行。
比如菜市场里三家熟食店,另外两家喜欢用八两称,你足斤足称,OK,顾客自然会选择到你这里买。
大家都用八两称,你用的材料比另外两家的新鲜,味道更好,OK,顾客自然会选择到你这里买。
大家都用八两称跟一样的材料一样的味道,你态度比另外两家好,OK,顾客自然会选择到你这里买。
很简单的道理啊,顾客又不是傻子,这些都是能清楚看见丶体验得到的东西。
他当初创业初期,就是靠着各方面都比其他同行稍微好一丢丢,成功笼络到第一批客户,结果那个傻叉合伙人非要搞各种骚操作,不然这会儿公司应该越做越大才对。
包括鸿启,其实也是靠这个慢慢发家的。
其实做生意哪有那麽难。
普通人觉得难,无非是承担不起那个试错成本,创业初期的支出跟资金回笼周期,对资金不足的人来说,都是巨大压力。
反观那些创业的富二代们,有家庭托底,人家随便尝试,但凡智商正常一点的,项目没那麽拉垮的,做起来是分分钟的事。
实在没有起步资金,你去起点写本小说,书名比别人有吸引力一点,简介稍微亮眼一点,开头简单粗暴吸引读者兴趣一点,金手指设计得合理一点,主角配角人设正常一点,剧情主线别弄得乱七八糟的,这样一本小说,就已经超过95%的扑街作者了。
不火陈景乐直接吃!
……
李启光没有说话,他在思考。
毫无疑问陈景乐画的饼很大很香,他都心动了。
听起来可行性确实很高,而且前面说了,以试点为主,实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