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家攒下的偌大基业了。
对他来说,对鸿启这种级别的企业来说,赚多赚少,其实问题不大。
关键在于怎麽稳住现有基本盘!
刚才陈景乐说的大资本入场圈地,有点吓到他了,到时候要是真整个行业都被做烂,别说赚钱,能不破产都算好了。
所以他内心已经有了决断。
陈景乐微微一笑,继续说:「我看过贵司上半年的内部财报,比我想像中的要好不少。我说的好,不是指营收利润增长方面,恰恰相反,让我意外的是李总似乎在有意无意地控制利润增长。」
「公司收入分配方面,大部门主管月薪3万,次一级副主管5万,各地区驻办经理2万,一线员工哪怕是前台接待,工资都在7000以上,这个待遇在江北称得上丰厚,同时没有拉开太大差距。而且公开透明,没有什麽保密说法。」
「凭藉不错的业界口碑,无论是个体农民,还是中小规模承包商,都愿意把产品卖给鸿启,全国各地的采购商们也愿意跟鸿启合作。利润不高,但是十分稳定,这都是长期口碑带来的好处。」
「这里我想说声谢谢李总。江北本地招的摘荔枝龙眼工人都有300块一天,不论丰年还是欠年。杂工也有180一天,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太,只要还能做工的通通都要,做一天能顶一个月养老金,这对很多在农村没有其他出路的农民来说,已经是很好的赚钱路子。就连我们村,都每年有不少村民去给鸿启收购的果园摘荔枝。」
饶是李启光见惯大风大浪,这会也有点不自然。
我用得着你小子来吹捧?
不知是哪个马屁精先带头鼓掌,一时间整个会议室掌声雷动。
李启光只能装模作样轻咳两声,摆摆手。
等掌声停了,陈景乐才继续说:
「我觉得很多人还是小看了农村的潜力,前提是你得把农村农民的活力激发出来。」
「举个例子,有个很牛逼的百年公司,当初凭藉一纸简陋企划,拿到红熊资本的天使轮跟A轮投资,在天才CEO的带领下,成功击败国内外竞争对手,于1949年成功上市,历经多年风雨屹立不倒,如今已经发展为世界第二大公司。他们是怎麽起家的,我想在座各位应该都清楚。」
「就是靠的广大农村农民!」
「诚然农民是胆小又很盲从的一个群体,在很多人看来,是谁赢他们就帮谁,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是他们帮谁,谁就能赢!鸿启作为一家农业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