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偏疼自己儿女的,若不是指给皇子,恐怕嫁妆都未必上得了台面,贵妃不禁暗暗为儿子忧心不已。
九皇子却是莞尔一笑,道:“儿子要那么显赫的妻族做什么?现今太子殿下深得父皇宠爱,别人都没有上去的道理,儿子只需尽忠职守,明儿辅佐太子殿下,这样也能让太子殿下对儿子放心,没见父皇反倒十分满意么?再说了,儿子听说太子殿下极看重两淮盐运使林大人,赵小姐是林大人的义女,娶她未必不是助力。另外那名单上的几位小姐,性子多少都有些不足之处,赵小姐品格性情乃是最好的,亦是儿子最看重的。”
贵妃听到此处,想了想,忍不住赞同道:“到底是我儿,倒比我看得透彻些。想来皇后娘娘一时没记起赵小姐还有一门子干亲,不然,名单上未必有赵小姐。”
贵妃性子沉默,但并不蠢笨,她能在宫里平安生下九皇子,还有一位年仅八岁的小公主,心机自然有,只是手段欠缺,又不得宣康帝的宠爱,她便息了争宠的心思,一心一意抚养一双儿女。不过,即使她深居简出,仍旧抵挡不住别人对一双儿女的算计,幸亏九皇子天生精明,手段反倒比她这个做母亲的更厉害,方安安稳稳地熬了下来。
九皇子微微冷笑,旋即道:“这倒是儿子的福分了。”
贵妃一声叹息,并无语。
过了几日,宣康帝同太子说明,令礼部奉旨赐婚。不说赵旭接到旨意后何等的欣喜若狂,也不说赵夫人又是何等懊恼,且说郭拂仙得知消息后,想到林如海是赵安的义父,在给林如海的信中,便也提到了此事,正在林如海现今接到的书信中。
此事早在林如海预料之中,看罢书信,便说给贾敏知道。
贾敏闻,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赵安有一门显赫亲事,想来她父母不敢再怠慢她了,皇子大婚,准备婚礼也得一二年的工夫,宫里还得派宫女嬷嬷过去服侍,并教其宫中礼仪,赵安出阁前的日子必然极好。忧的是嫁给皇子,又哪里能得清静。
林如海劝道:“我看九皇子倒好,安安稳稳地做一贤王,安丫头的日子未必不清静,瞧太子妃,那才是有的操心呢。”太子妃只有等到太子平安登基自己被封为皇后才能放心,但是自己又有儿女,太子也有其他庶子,少不得又要面对一场腥风血雨,反倒是做王妃更清静些,只要老实本分,太子便不会对他们如何。
相比上辈子,赵安虽没有了皇后之尊,但不必面对自己儿子再有夺嫡之争,未尝不是一件幸事。何况,面对三宫六院争奇斗艳,哪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