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出如此丰富、动人的民间艺术,实在让人感叹和敬仰。</p>
吴思富又问老人,你会唱喜事上的“哭嫁歌”吗?老人说,会唱。因是汤老头灵堂,老人不便演示。吴思富心想,这个老人,真是一位少见的民间艺人。得空时,一定得好好向他请教请教。</p>
5点过后,天渐渐阴沉下来,夜幕开始降临。屋后的竹林开始起雾,归巢的鸟儿在山林间叽叽喳喳地叫着。</p>
丧宴开始。左邻右舍中在家的老人、小孩陆续到汤老头家的地坝里坐席。地坝边一口大铁锅冒着滚滚热气,烧白、肘子、孢汤肉等,在大蒸笼里早已蒸熟。</p>
大人小孩围满一桌,帮厨的大嫂端着托盘往各桌送菜。传统的十大碗、凉拌猪耳朵、油炸花生米、耙胡豆等下酒菜,一一上桌。老人孩子们各自取了碗筷慢慢吃起来。</p>
这时,汤老头的亲戚请的锣鼓唢呐又有4班陆续赶来“坐夜”。每一班到得灵堂前行礼“报到”后,便退到地坝边,轮番吹奏敲打,颇有相互比试的架势。</p>
吴思富跟着吴三叔学了一段时间,对锣鼓唢呐的敲击吹打的手艺亦略知一二,他认为其中一班的锣鼓就敲打得非常不错,锣鼓敲打的点子合拍、精准,无可挑剔,听起来很舒服。</p>
“高手在民间。”吴思富不由叹道。</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