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和透视法的精通,将所有的人物,都置于一个充满了戏剧张力的、符合逻辑的几何空间之中。
\n
陆沉站在壁画前,轻声地,为柳如烟,如同林教授当年教他那样,分析着画面的每一个细节。
\n
“你看,”他指着画面,“达芬奇没有像传统画法那样,将犹大孤立在餐桌的另一边,而是将他巧妙地,融入到了十二门徒之中。他身体后仰,手中紧紧地攥着钱袋,脸上是一种阴暗而又紧张的表情。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是达芬奇超越他所有同代人的地方。”
\n
柳如烟静静地听着,凝视着那幅画。她仿佛能听到画中人物的呼吸和心跳。这已经不是一幅静止的宗教画,而是一部充满了张力与冲突的、关于人性的心理剧。
\n
十五分钟的参观时间很快就到了。当他们走出那个房间时,都有一种从另一个时空归来的感觉。
\n
下午,他们来到了斯福尔扎城堡(sforzacastle)。这座巨大的红砖城堡,曾是米兰统治者斯福尔扎家族的住所。如今,它是一个巨大的博物馆群。
\n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直奔城堡内的一个小小的展厅,去瞻仰米开朗基罗的最后一件,也是未完成的雕塑作品——《隆达尼尼的圣殇》(rondaninipietà)。
\n
如果说他们在梵蒂冈看到的、米开朗基罗年轻时创作的《圣殇》,代表了古典的、完美的、和谐的极致之美;那么眼前这件,他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在雕琢的作品,则呈现出一种完全不同的、令人心碎的力量。
\n
雕像没有经过打磨,线条粗糙,人物的比例也并不完美。消瘦的基督,无力地靠在同样悲伤的圣母身上。整个作品,不再是为了展现神性的完美,而是充满了人性的痛苦、挣扎与对救赎的渴望。
\n
柳如烟看着这座未完成的杰作,再联想到艺术家米开朗基罗那充满抗争与痛苦的一生,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