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这是一部极其珍贵的道教经典,是当之无愧的宝典。《道藏》中记载这样一个事,道教始祖老子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守关的官员叫做尹喜,他远远地望见了一团紫气东来,他就断定一定有高人前来。于是他就命人把道路打扫的干干净净,他在路边迎候。老子来了,与尹喜交谈甚欢,觉得跟尹喜非常有缘,就将自己写的两卷书赠送给尹喜。这两卷书就是流传至今的《道德经》,从此紫气东来也成为我国民间的高雅用语了。
郑新停下来,端起酒杯说:“我们先喝一杯润润嗓子,我再给大家接着讲。”
“听故事的赶快陪一杯。”王春影笑着说。
郑新说:“这就对了,你们听故事的应该喝两杯。太清宫前的古树给我印象很深,古树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不是传说的故事,也不是重建或者新建的建筑。更重要的是古树有生命,它们是饱经风霜,历尽磨难,看尽世事变幻的生命。几百年了
它们看到有多少人从它们身边经过,有多少事情在它们身边发生啊!每次我站在古树旁时都在心里默念:古树哇,你要记住,今天有一个叫郑新的人来看过你了……。我说的时候真的很虔诚的,我觉得比给那些人造的没有生命的泥像磕头要真实,要灵验。”
郑新说到这儿就自饮了一杯,郑新放下酒杯,接着说:“太清宫院内院外分布着大量的古树名木,其中以大门外不远处有一棵桧柏最为古老,这株柏树有十八米高,树龄有二千多年了,相传为宫殿创始人张廉夫初建此宫时所种植的,至今还生机繁华。”
郑新停了一下接着说:“这里还有一棵树龄有一千多年的银杏树,有二十四、五米高,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敕封崂山道士刘若拙,重修太清宫时栽下的。青岛的市花是山茶花,老百姓叫它为耐冬,因为每一年青岛进入飘雪的季节,耐冬就顶风冒雪千花万花怒放,与白雪争艳,一片片耐冬就像落了厚厚的红色的雪,煞是壮观。太清宫的耐冬很多数的树龄都在四百年以上,其中有一株树龄已经有六百多年了,树高有七米,相传是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渡海,从附近的长门岛上移植过来的。”
郑新看着大家听的很认真就接着讲:“家蒲松龄就是在崂山住时,看到了这棵张三丰移植的耐冬,写了故事《香玉》,故事中的穿红衣的花神叫做‘绛雪’,‘绛’色就是红色,绛雪就是红色的雪,实际寓意这棵耐冬为神所成。来,大家在陪我喝一杯我再给大家接着讲。”
郑新喝完杯中的啤酒,接着讲到:“‘鸟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