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呀。”
说到这里石永华已经泣不成声了。
儿子看见妈妈又哭了,就从爷爷的怀中跑过来,拉着妈妈的衣服说:“妈妈。你别哭,我听话,现在就喝药。妈妈!别哭,我喝药,妈!我喝药。”
孩子边说也边哭着,郑新的眼泪也围着眼圈转,全家人都心酸了,都说不出话来。
郑新冷静了一下说:“孩子有病我们可以看,我帮你们想想办法。你们先吃饭,不吃饭,没病也饿出病来了。”
弟媳听了这话就去厨房煮挂面去了。
胡志波向父亲和表哥说起孩子生病的情况。
孩子从就比别别人家一起生的孩子长,但体质不如别的孩子强壮,经常感冒发烧。
一年前这个时候,孩子刚刚过完两岁的生日,从幼儿园接回来,又发烧了,他们就带着儿子去他们厂子医院看病,一个大夫说:“我看你家的孩子脸色发白,常常叹气,体质怎么差,是不是有心肌炎呢。咱们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有一个刘主任,是全国著名的儿科专家,最擅长的是诊治儿童心肌炎。你们带孩子去看看,别把孩子的病耽误了。”
她还给他们一份刊登刘主任先进事迹的东湖日报。
志波和妻子还是年青,一看报纸上报道,好像只要能让这刘主任看一下,孩子以后身体就强壮了,再也不会打针吃药了。
当天晚上电视上的东湖电视台制作的节目中,还专题介绍了著名儿科专家刘主任的先进事迹。
第二天起早夫妻俩就带着儿子做长途公交,赶到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好赶上刘主任出门诊,她用听诊器给孩子听了听说:“我建议住院,你家孩子很明显是心肌炎。现在这年龄是治疗的最佳时期,住院后再彻底检查,拿出一个最好的诊治方案”。
志波和妻子参加工作时间又不长,厂子的效益不太好,工资很低,双方父母都在农村,对他们没有什么帮助,加上有一孩子,经济上很拮据,生活水平一般。
由于没有住院准备,医院离家很远,志波和妻子商量,表弟中午就返回厂子,一个是向厂里请假陪孩子住院,一个是回家取些住院用的东西和钱,下午再返回医院。
从此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一个二岁的孩子就开始每天重复着打针吃药,吃药打针的生活。志波说到这里眼泪流下来了,孩子在治疗时大声呼喊,小声哭泣,哀求爸爸妈妈不要再给他打针吃药了,那稚嫩的声音像针一样深深扎入他们夫妻的心上。一家三口人都在哭,眼睛在流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