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有几户人家,无边无际的草地等待开垦,夏天住窝棚,冬天住地窨子。
王维东说:“至于咱们两家什么时候成为邻居的,我就不知道了,我相信你也不知道,呵呵。”
两人又举起酒杯,把晶莹剔透的啤酒一下子倒进口中。
郑新说:”我听我爸爸说过你有个大伯参加了抗美援朝,谁也说不清,人就没了。”
王维东叹了一口气说:“嗨!说起我伯父可以证明一句话,人生命运难测,福祸无常啊。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了,战争当然是残酷的,谁愿意送自己的儿子、丈夫去当炮灰呢。
但是作为老百姓,家里有两个成年男子的,就必须去一个。
对别人家征兵,要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开会动员,对我家就不同了,我家是大地主,是被**的对象,连一句客气话都没有,就是强制。
那时我大伯十六虚岁,我爸爸十四虚岁,我爷爷三十七虚岁。如果我爷爷去,家里留下两个儿子没人管。
我爷爷清楚,如果自己当兵走了,下次征兵大儿子一定也会被送上战场,因为爸爸走了,两个孩子没有了主心骨,也没有人管,不送你送谁去?给你地主崽子一个改造机会,你还应该高兴呢,当官的还减轻了一份征兵的压力。
邻屯一家姓曹的,也是地主成分,家里五口人,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第一次征兵时,爸爸舍不得两个儿子,就自己当兵走了。
前刚脚走,后脚后娶的媳妇就被一个村干部给奸污了,媳妇想不开投井自尽了。剩下三个孩子,没人管了。
征兵的任务又来了,工作组完成任务太难,就忽悠曹家的大儿子当兵去,大儿子一想爸爸当兵走了,后妈死了,到朝鲜找爸爸去吧,就说只要到朝鲜能找到我爸爸,我就去。当官的当然满口答应,你爸爸在朝鲜,你找爸爸当然去朝鲜了。
于是十七岁的老大就被光荣地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了,二儿子十五,一看哥哥去朝鲜找爸爸了,家里连后妈都没有了,就央求哥哥带着他。
有一个村干部亲戚家的儿子正在被做工作,去当志愿军,全家正为此发愁呢,发现了曹家二儿子要和哥哥去,他家就请村干部和工作组到家里喝一顿酒,说一些好话,他们马上就同意让曹家老二和哥哥一起当志愿军。
很快兄弟二人就都带上红花,出发了,并且还拍了照片,刊登在报纸上,为了保家卫国,兄弟二人同时当兵,积极参战,成为了当时的楷模,人们学习的榜样,工作组也成了先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