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阿谀奉承,从他们嘴里喷出来的带有主观恶意的“黑气”,让金尚大致将他们的打算复原了个七七八八。
文艺片向商业片过渡,并非是显而易见的坦途,一部分前人试着开路,倒也总结了些许经验教训。
时代的发展是有局限的,观众的审美水平摆在那,不可能一蹴而就,轻轻松松培养出一大批有鉴赏眼光,还有余钱消费的影迷。
既然如此,山不就我,我去就山。
人民群众喜欢看什么,我就拍什么。
大体方针肯定正确,架不住总有人想走邪道。
我要的是《武则天》、《朱元璋》、《康熙大帝》,你拍成《神探狄仁杰》、《大脚马皇后》、《康熙微服私访记》,我都能勉强接受,结果了大价钱,你就整个《如意君传》、《极乐宝鉴》、《十大酷刑》,这叫什么事?
除了冲着下三路去,别的就不会了?
“我不是业界人士,不想争论什么艺术高下,是非对错。那位林经理和牛导,是不是觉得我年轻比较好骗?”
只要将金尚哄好了,拿到授权,就能拉来一大堆不明就里的人投资和赞助,电影未拍先回本是大概率事件。
大头他们两人三七分账,剩下的钱大肆宣传,报纸、广播、电视台都给安排上,声势造起来,再忽悠一两个国民级男演员站台,潜几个想要一脱成名的女演员,炒一炒绯闻,掀几场骂战,好不热闹。
制作方天酒地将经费用得差不多了,装模作样地举办新闻发布会和开机仪式,给各方一个交代。
你以为这就完了?
开拍之后,各种假账满天飞,三百块钱的道具雨伞,六百块钱的耗材咖啡,连群演的盒饭都是五十块一份。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